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科学网>资讯>正文

索尼造车之索尼看到了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0-01-09 08:41:23 作者:责任编辑NO。谢兰花0258

对于索尼造车这件事,我圈大多数人听说后,大概都是这样的反应:

这样反应的背后,大家产生的第一个疑问便是:索尼真的要造车?

先说我的结论:索尼造车有一定的可行性。但结论暂且放下,我们先来看索尼这台车是什么情况。

事情是这样的,在今年的 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索尼发布了一款名为 Vision-S 的电动概念轿车,一时间汽车圈和科技圈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以下是新车的外观展示:

图片来自:The Verge

先说我对这款车的印象,刚看到 Vision-S 外观图片时,总感觉有些似曾相识,直到天际汽车蹭了个热点后我才反应过来。原来如此,去年上海车展好像见过有些类似的。给到你们图,你们品,你们细品。

之后我再看了内饰,然后脑子里面浮现了这几款车的设计:拜腾 M-Byte 的 50 寸全触摸屏幕,理想 ONE 的四屏交互,以及当初奥迪 e-tron 的电子外后视镜。而除了这两种屏,在头枕后方同样安装了两块大尺寸触摸屏。看上去,智能新能源汽车的某些元素是有了,但总感觉缺乏了些创新感。

而开篇我说到它是一台概念车,这里是从 The Verge 报道中获取。但从索尼官网公布的参数来看,这辆车更像是一款「原型车」,而不是「概念车」。

这里简单科普一下原型的意思,我在维基百科搜到的解释是:原型是指某种新技术在投入量产之前的所作的模型,用以检测产品质素,保障正常运行。简单来说原型车就是处在概念车和量产车之间,更接近量产车。

关于该车,官网公布的参数:车身长宽高分别为 4895*1900*1450 mm,轴距为 3000 mm。长度比 Model S 短 84 mm,但轴距要比 Model S 长出 60 mm。什么概念呢?说 Model S 属于中大型轿车大家就能理解。

在动力方面,其将搭载两台 200 kW 电机,驱动方式为双电机四驱。0-100 km/h 加速时间为 4.8 s,最高时速可达 240 km/h。整车质量为 2350 kg。

此外,据 The Verge 报道,Vision-S 内外拥有33 种不同的传感器(包括 CMOS 和 ToF),还配备有 360 Reality Audio 音响等。而为了推出这款车,索尼与博世、黑莓、英伟达、高通等厂商已展开合作。

然后再来看我们微博评论中,网友对这款车的反应:

以及海外网友的反应:

总结下来,不少人所表达的意思是很惊讶的,且对这款车充满期待。同时还有网友表示:「我认为所有日本汽车公司都在生气,索尼会在日本毁掉它们。」但其实,惊讶的背后是有准备的。

造车这件事,索尼早有准备

索尼这次发布该车型也并非偶然,而是已经准备好的,为什么这么说?在 2017 年,索尼就已发布了一个类似方盒子的电动概念车 SC-1,只是当时造车新势力的信息太多,SC-1 被淹没了。而 SC-1 概念的形成还更早。

SC-1概念车

据索尼官方所说:「索尼的概念车 SC-1 是一项试验性的车辆。通过 SC-1,索尼正在探索一种不同于传统汽车的新方法。在过去的十年中,这个激进的概念在东京一个未公开地点的工作室中逐渐形成。现在,第一个原型机正在冲绳进行路测,这是迈向实际实施的第一步。」

从官方表述中,我们大家可以看出,他们早有所准备且预知到了这个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来临,所以早就开始部署这方面的事宜。

在 2019 年 8 月索尼正式确认,将会把 SC-1 概念车正式投入量产,索尼还找了 YAMAHA 一起协助。但据了解,SC-1 并不会正式量产发售,而是可能会与休闲产业合作签约交付车辆,作为游园车使用。

我想,在沉淀下技术后的这些年,索尼肯定不止于此,更会推出真正的量产车。由此来看,索尼衍生出 Vision-S 并非偶然。

接着说我前面的结论:索尼造车有一定的可行性。首先是趋势的可行性,在看向宏观的情况后,我认为世界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已不可逆

新能源汽车趋势已不可逆

说到新能源汽车趋势不可逆,我首先想到的是大众。2019 年11 月 15 日,大众宣布在 2020 年至 2024 年期间,将在电气化、混合动力和数字化领域将投入 600 亿欧元(约 4675 亿人民币),为此大众还专门推出了全新的 MEB 平台。

大众 ID.3

而投入的 600 亿欧元也代表着大众系向新能源市场砸进了近 4 年的利润。可以说大众是铁了心要扎进新能源市场。而大众的新能源计划只是其一。「如果大家想了解大众转型的具体分析,可以看一下这篇文章大众盛世豪赌 50 年」

豪华品牌已涉足

其二,在高端品牌方面,大众旗下的保时捷、奥迪,还有奔驰、宝马等车企也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车型,比如保时捷 Taycan、奔驰 EQC、宝马 iNEXT(还未量产)和奥迪 e-tron 等。

其中,宝马在去年 6 月 25 日首届 NEXTGen 峰会上,展示了部分未来发展规划,官方预计将在 2023 年前布局 25 款新能源车型,其中接近半数为纯电动车型。

去年 12 月份,宝马集团大中华区企业事务副总裁孙玮向媒体透露,截至 2019 年底,宝马新能源汽车在华累计销量已经超过 5 万辆,位居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第一。而孙玮表示,宝马接下来将继续坚定推行电动出行战略。

另外,宝马同月在推特上公布,其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销量已达到了 50 万辆。此后,宝马董事会主席奥利弗.齐普斯 (Oliver Zipse) 也发布一份声明:「50 万辆车是最好的证明:我们的各种电气化汽车正在满足客户的需求,宝马正大幅加快步伐。」

宝马的态度也很明确,新能源我们肯定也要做,也已经努力在做,而且还要做大,50 万只是一个开始。宝马的决心再次验证趋势的不可逆性。

其他产业巨头同样加入

其三,除了像索尼这样的非业内企业加入造车外,也有一些其他行业的巨头投入,比如就像恒大这样的房地产巨头,具体是这样:

2019 年 8 月,恒大新能源汽车——恒驰横空出世。11 月,许家印在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上透露,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预算为三年 450 亿,同时在中国、瑞典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十大生产基地,并同步研发 15 款新车型。

而恒驰的第一款车——「恒驰 1」也将在 2020 年上半年正式亮相,恒驰全系列新产品将从 2021 年陆续实现全面量产。

虽然恒大的造车套路不像传统车企,也不像造车新势力。简单来说就是把能买的核心技术都买来,买不来就合作,但终究还是往新能源汽车开始布局。

而回顾历史,每次工业革命的背后都是能源形势的转变,恒大也正是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庞大市场,且投身进来,渴望在这一历史转折点抓住机遇,向上生长。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但种种迹象都表明,世界都在向新能源汽车发力,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而对于任何参与者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聊完趋势,我们再看向日本纯电动汽车市场的情况,看一下索尼造车的可行性如何?

日本纯电动汽车市场几何

作为一个日本本土企业,索尼的造车这件事,先不说全球化的问题,暂且聚焦在日本市场。

从时间上看,日本的电动汽车起步较早,2010 年底,日产纯电动车 LEAF 上市,由此日本电动汽车市场从 2011 年就开始起量,但苦于一直受到混合动力汽车的严重压制,电动汽车的上升进度都比较平缓

日产聆风

毕竟那时,电池技术并没有像现在一样成熟,或者说较为成熟。续航能力偏弱和充电速度慢都是很现实的问题,而基础设施布局也没有如今发达,还不包括大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电池成本高等问题。

然而发展到如今,日本的纯电动市场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日本几大车企的新能源汽车的概况:

坚持混动的丰田

从日本丰田官网上看,一直倡导混合动力的丰田,目前主要还是以混合动力为主,也推出了燃料电池汽车,但在纯电动领域基本是还一片空白。看上去其目前并没有深耕电动车领域的打算。

只为遵守排放法规的本田

其次是本田,相比丰田而言,本田在纯电动汽车方面的推进要好上一些。毕竟也推出了 Honda e这样的新产品。但本田社长八乡隆弘也曾说过:「汽车电池的技术已确定进入瓶颈,短时间内电动汽车的需求不会大幅增加,推出本田 e 仅是为了遵守排放法规」。由此看来,「两田」短时间内是不会大力发展纯电动领域,这也是索尼的机会之一

Honda e

需要创新的日产

再看向日产,对比前两者,日产在纯电动方面布局较早,纯电动方面日产的态度是鼓励更多的客户使用电动汽车。

其旗下 LEAF 在 2010 年上市后一直保持着全球电动车市场销量老大哥的地位。而在当下智能电动汽车盛行的环境下,LEAF 的竞争力开始初见端倪,往智能化方向发展成为了日产要思考的问题

综上,日系还是主要以混合动力为主,且大多数涉足智能纯电动汽车领域较浅,而这也是索尼的机会,其在这样一个时间段率先打出 Vision-S 这张牌,如果成功,便可在日本本土抢占先机。就如中国的头部造车新势力一般,抢占新市场一席之地。

在聊完索尼造车的可行性之后,我同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在如今新能源汽车处于瓶颈期的阶段,像索尼这样的顶级电子消费品牌是否能帮新能源汽车出圈?

科技巨头帮电动车出圈

虽然索尼目前看上去,其突破传统电子消费转而向新能源汽车发展有足够的机会,但拥有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随时跌入深渊。在索尼前面的这家家电巨头就在打开造车大门前遭了殃,那就是戴森。

缺乏商业可行性的戴森

在家电领域,戴森凭借吹风机和吸尘器已经树立了「家电爱马仕」的高端品牌形象。但戴森似乎并不止满足于家电,转而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进军,几年前就开始了造车旅程。但事与愿违,造车是个「吸金窟」,没有大量的资金支撑很难继续下去

2019 年 10 月份,戴森创始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在发给所有员工的邮件中宣布,耗资 25 亿英镑(约 228 亿人民币)的电动汽车项目终止。其预计在 2021 年下线的首批车辆最终胎死腹中。其中的原因,戴森表示,「因为缺乏商业可行性,不得不结束该项目。」说白一些就是造车耗资巨大,且短时间内赚不到钱

除了戴森的例子也有很多造车新势力失败的例子,他们主要的原因归结起来就是资金不能及时补充,导致了造车失败。所以资金就是最核心的问题。

苹果或成破局大 Boss

而要说资金方面,苹果可不是个缺钱的主。苹果的造车计划外界早已传得沸沸扬扬。其实苹果的汽车梦早在乔布斯时代就已有所端倪。乔布斯生前曾在一公开场合表示,「我们有平台去设计好一辆车,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要打造一款汽车。」

无风不起浪。2013 年,苹果正式宣布进军汽车领域并推出「iOS in the Car」计划,从自己最擅长的软件方面开始入手。后来也就有了 CarPlay 系统。

2015 年,苹果公司招募谷歌、奔驰、通用、特斯拉等工作人员组建苹果汽车研发团队,并启动了「泰坦计划」。对于这个计划,外界充满着猜测。

2016 年 1 月,MacRumor 称,苹果已将 apple.car、apple.cars、apple.auto 三个域名进行了注册。而对于传闻中苹果的汽车项目,马斯克也曾表示:「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他还称,「苹果招聘了超过 1000 名工程师,再想隐瞒自己的造车计划恐怕没那么容易了。」

往后到 2018 年 5 月,macRrports 报道称,根据加利福尼亚汽车部(DMV)的数据,苹果公司目前拥有 62 辆汽车和 87 位驾驶员。苹果似乎正在积极开发无人驾驶技术。

图片来自:MacRumor

此后,库克也称:「苹果将专注于自动驾驶领域,而不是造整车。」所以对于苹果的造车计划,到今天看来依旧疑云重重。

苹果这个终极大 Boss 最终会打出什么样的牌,这样的一个问题大家一直充满疑问。因为,即使苹果的无人驾驶技术再强,如果推出新车,那也有领先于世界的特斯拉作为最大的挑战对手,何况苹果的起步还比特斯拉晚得多。

另一个方面,像苹果和索尼这类科技巨头,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拥有深厚的技术储备,对于汽车产业来说,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在此背景下,他们是否能够带来一款打破常规的新能源汽车,这谁也说不清楚。指不定哪天苹果就像索尼这样突然跳出来,发布一款新车,我想那时候大家肯定会大吃一惊。

最坏的打算,索尼造不出车

最后,我想肯定会有人问,如果索尼真造不出车来呢?

索尼的后路肯定是有的,作为一个在历史的洪流中生存下来的顶级企业,这帮人肯定不会这么容易就上道。简单说就是整车不行就拆开卖,做供应商。

在当前的新能源市场,ADAS 硬件和车载娱乐部件需求日益旺盛,而在 Vision-S 上,索尼这次就展示了这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摄像头传感器,二是车载娱乐。如果未来再加强做好这两点,那么也不会亏到哪里去。

试想在将来智能新能源汽车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时期,如果早在这方面提前做好准备,那么未来也将有机会成为独霸一方的供应商。这便是索尼的退路,不成功便成仁。

写在最后

对于索尼造车这件事情,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说索尼只是为了玩个花样,搏一搏眼球。但在我看来,如果真如索尼所说的那样「正在探索一种不同于传统汽车的新方法」,那我觉得是值得鼓励的。新能源汽车还需要不同的创新来刺激市场,除了特斯拉,也有不少有造车梦的企业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着。

而不管索尼成功与否,我始终觉得,站在一个伟大时代门口前,参与更为重要。引用史文禄的那句话:「当你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门口,你要的不是怕被打脸,你要的是全情参与,你要的是大胆地把握时代的脉搏,我们有很大的可能是错的,但是大多数一定是对的。」

撰文:白龙同学

编辑:大吉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