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科学网>资讯>正文

为什么汽车业出不了首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0-01-03 16:57:22 作者:责任编辑。王凤仪0768

编者按:本文来自36氪「未来汽车日报」(微信公众号ID:auto-time),作者:秦章勇。

作者 | 秦章勇

编辑 | 许阳

历来富豪榜首,汽车业都不是主角。

无论是比尔盖茨、巴菲特,还是马云、马化腾、许家印,这些耳熟能详的富豪,无一例外,都不是靠汽车发家。

如今汽车“新四化”浪潮袭来(新四化:即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以特斯拉、蔚来为代表的新兴车企开始走进长期资金市场,汽车产业有了诞生首富的契机。但持续的烧钱、亏损以及惨淡的销量却成为挥之不去的阴霾。入局者难以突围,后来者又难以为继,汽车业究竟孕育着多大的财富?

事实上,汽车业作为“制造业之王”,让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底特律达到了空前繁荣,美国一跃成为“车轮上的国家”。半个世纪后,中国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即便在2018年遭遇近3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也达到了83372亿元 ,为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了9.26%。

就是这个让美国经济腾飞,为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立下汗马功劳的产业,为什么没有诞生出世界级首富呢?

行业迟暮,股权松散

细数历届首富,可以发现他们有几项共同的特点,首先就是拥有一家市场占有率足够大的上市公司,并且有着不小的股权占比,当然公司的市值也要大。

要同时达到这些条件,往往需要天时来搭配,但如今的传统汽车业已经没有了诞生首富的土壤。在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后,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市场格局,早已不再野蛮生长。和其他行业相比,汽车业既没有房地产行业四两拨千斤的高杠杆效应,也没有互联网公司的高估值。

来源:Pexels

汽车行业也曾诞生煊赫一时的富豪。1908年,亨利·福特将T型车推向市场,借着“流水线作业”的高效率生产模式,福特T型车成本更低,售价也更低,占领了大众市场。据统计,T型车一共销量达到1500万辆,这也让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赚得盆满钵满。

1947年,亨利福特因病去世时,他慢慢的变成了坐拥数十亿美元财产的富豪,仅次于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

但同时,福特汽车已经被通用和克莱斯勒抢去了风头,汽车业也迎来了红海竞争。超越福特的通用汽车甚至统治了汽车行业近半个多世纪,当时美国市场每两辆汽车就有一辆来自通用汽车。

时至今日,美系、日系、德系、法系以及中国品牌逐渐形成了全维度竞争格局。竞争者越多,意味着分摊的蛋糕也就越小,车企汽车厂商也很难再通过大规模的市场效益攫取巨额利润。如今的汽车企业,已经不能像微软、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寡头互联网企业拥有垄断优势。

而且,和微软、阿里巴巴以及腾讯等这些蓬勃发展的IT产业寡头相比,走过百年历程的汽车产业已经出现了疲态。伴随新一轮经济周期,传统汽车制造业逐渐成为夕阳产业,无论是估值水平还是增值空间,远不及新兴的互联网公司。

目前汽车企业中市值最高的是丰田汽车,为1983.39亿美元。但是阿里巴巴的市值差不多是丰田汽车的3倍,微软更是丰田汽车的近6倍之多。两代掌舵人丰田章一郞和丰田章男加在一起,也只拥有该集团旗下丰田汽车不到1%的股份。其中,丰田章男持有4752895股,仅占股份的0.1%。

作为对比,根据最新信息显示,马云持股阿里巴巴6.4%;马化腾持股腾讯8.61%;许家印更是恒大集团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77.41%。

来源:Pexels

根据现金、不动产、股权等计算身价的方式,如今的汽车业很难将财富聚拢到一个人的身上。

此外,不少跨国车企都有财团和政府背景。通用汽车在2009年,由于债务累卵,加之人力成本过高,不得不通过破产保护的方式保命,这也导致了美联邦政府成为其最大股东。而大众汽车的单个股东最多持股5%,但所在地下萨克森州的州政府持股20%,拥有一票否决权。按照中国的标准,大众汽车能够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国企,从中诞生出顶级富豪,也就无从说起了。

襁褓中的新能源新宠

传统车企日渐式微的同时,电气化趋势成为重振产业格局的希望。汽车行业诞生首富的重任,也理所应当地降在新兴电动车企的肩上。

不过重投入、高门槛是汽车业的主要标签。汽车作为仅次于房产的大宗低频消费品,有数万个零部件,还要经受住各种严酷环境和路况的考验,拥有可靠性的同时又要控制成本实现批量化生产,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车企要具备超高的管理水准。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传统车企的水平。

2003年,一群来自硅谷的年轻人打算用IT的理念造车,向底特律传统巨头发起挑战。他们为了纪念电气工程师、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还特意把公司的定名为特斯拉。虽然前期遭遇种种质疑和挑战,但电气化慢慢的变成了不可逆的变革浪潮,特斯拉也成为这场电动化革命的领袖。

来源:特斯拉官网

2010年特斯拉上市后,其股价一路窜升,如今已经远超通用、福特这些百年传统车企。其CEO埃隆·马斯克也顺势跻身福布斯2019全球富豪榜45,身价在全球汽车行业内遥遥领先。

特斯拉的电气化革命为汽车产业翻身带来机会,不过与庞大的市值相比,亏损也是躲不开的话题。自2003年成立以来,受高成本,以及产能不足等原因影响,特斯拉已经连续亏损了16年,直到2019年才实现连续盈利。

关于亏损的问题,李斌或许更能感同身受。2014年,李斌创造了蔚来汽车,4年后,蔚来汽车成为继特斯拉之后第二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电动车企。野蛮生长的同时,缺钱、裁员、亏损也成为成长过程中的主旋律。根据蔚来汽车财报,蔚来汽车近四年来累计亏损已达到259亿元。

作为连续创业者,头顶“出行教父”头衔的李斌也坦言“这是有史以来最难的一次创业”。在李斌看来,创业造车能融到200亿只是及格线,何小鹏也感叹“以前看别人做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现在自己跳进来,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

造车之所以被李斌、何小鹏称为“最难创业”,也和汽车行业的复杂程度有关。即便是一家成熟的主机厂,也不可能生产全部的零部件,大部分都需要外包。小到螺丝,大到发动机、变速器等都需要和供应商合作,一辆车组装完成通常要涉及到几百家供应商。

由于涉及到人身安全,法律和法规对汽车行业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在其他产业需要看产品不良率是多少时,汽车产业已经用“100%合格”的要求来研究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稳定性了。从设计评审、验证、确认,到制造工业的评审、验证、确认,需要经过诸多环节的审查。而其他大部分行业,产品设计好之后通常是直接量产。

汽车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存在一个FMEA(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质量管理的过程,也就是应用FMEA技术来识别并消除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隐患。具备高安全要求的航空航天领域就有这一过程,但手机、电脑等行业就没有。

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产生问题,都会导致主机厂无法量产或者产品有问题。这也代表着车企要从供应链管理、成产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投入巨大的成本避免这些风险,保证稳定输出。

此外,汽车作为实体制造业,投资建厂、人力、研发等硬性成本也是高居不下。尤其是在无人驾驶、电气化时代来临之际,汽车作为移动智能终端,更需要加大投入科学技术创新。

2018年,特斯拉的研发支出达到了14.6亿美元,占总营收7%。大众的研发投入达到了158亿美元,丰田汽车为100亿美元,其它车企在研发方面也投入了巨大财力。

来源:Pexels

不过与高投入相比,汽车制造业的利润率却并不高。和其他行业动辄20%以上的利润率相比,汽车行业少有厂商的利润率能超过15%。尤其在遭遇汽车市场负增长之后,汽车制造业的利润仍在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中国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了13.9%。

在长期亏损的阴影下,特斯拉意识到投入与产出的差距,开始严格把控成本,2019年初甚至裁掉7%的员工,再通过其他开源节流举措,让特斯拉拥有了高出传统车企的毛利率。在车型及时交付后,终于在2019年实现了连续盈利。

不过当前是汽车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刻,加之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在培育期,份额占比仍在少数,新能源车企很难进行大范围扩张,实现盈利仅仅是开始。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内诞生首富,短期内似乎难见希望。

首富反哺汽车业

从传统车企到新兴车企,虽然在产业变革之际没能诞生首富,但汽车产业慢慢的变成了国家最大的实体经济和重要支柱产业。中国自2009年开始出台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2015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新能源汽车甚至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

这个红海市场早已经被富豪们盯上了。

“造车劳模”许家印便是典型代表,为了完成恒大造车梦,许家印的足迹遍布全球各地,出差日程更是安排的满满当当。

和大多数新势力造车不同的是,许家印更注重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未来所带来的万亿规模效应。在他看来,未来能够能和恒大这种年销售6000亿的体量相当甚至更大的产业,只有新能源汽车产业。

远在大洋彼岸的“股神”巴菲特对汽车也情有独钟,早在11年前,巴菲特就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

2008年9月26日,正值美国金融危机,巴菲特旗下附属公司Mid American,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策略性投资及股份认购协议。巴菲特以每股港币8元的价格认购2.25亿股比亚迪公司的股份,约占比亚迪本次配售后10%的股份比例。

此后,即便经济低迷,巴菲特仍然将发展的重点放在新能源汽车以及相关产业。2012年开始持股通用汽车,在2018年继续增持通用汽车1980万股,使其总持仓量接近6000万股。2014年1月,巴菲特又将车联网信息服务商MyAssist收入麾下,如今巴菲特的汽车局已经成形。

回到国内,马云投资打造氢动力荣威RX5新能源汽车,马化腾、雷军投资蔚来汽车,李嘉诚砸50亿造长江汽车......各路富豪对汽车产业都是青睐有加。

如今汽车产业虽然遭遇寒冬,估值也不及互联网公司,但并不代表汽车产业走向没落。相反,当前的汽车市场正在重构,消费升级的趋势也愈加明显。汽车市场远未饱和,车市低迷与需求并存,旺盛的消费需求仍没有正真获得满足。

未来的汽车业为入局者提供了资产再生的机会,依托汽车业再造一批首富并非呓语。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