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设施 图片来自:时代财经李卓玲摄
由新能源汽车所催生的充电桩行业,被视作拥有“千亿级蓝海”的市场。
在初期造富神话渲染下,涌入这一市场的“玩家”前赴后继。最疯狂的2017年,整个行业涌现超过1000多家充电桩运营企业,争先跑马圈地。
然而,从野蛮生长到淘汰洗牌,不过一年光景。基于高投入、低回报的行业特性和尚不清晰的盈利模式,不少企业惨遭倒闭、停运甚至退市,直至今年凋零至一百多家。
充电桩的上半场战事,以不少企业黯然离场暂告一段落。
如今,更多资本和技术雄厚的能源企业、车企、房企和互联网科技企业正加速布局。充电桩的下半场战事,已经开启。
充电桩 图片来自:时代财经李卓玲摄上半场:野蛮生长之后的“倒闭潮”
新能源汽车近年来步入发展快车道。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44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81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74%。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促使新能源充电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
按保守情况预计,以国家电网充电桩的中标价格(直流桩约8万元/台,交流桩约0.8万元/台)为标准,预计2020年我国充电桩设备市场空间为1165亿元,2025年充电桩设备市场空间为2378亿元。一张千亿充电市场“蓝图”正徐徐展开。
不过,“蓝图”背后,却是充电桩运营商残酷的淘汰赛。
充电桩运营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讲究形成规模化优势。在初期跑马圈地、相互压价,疯狂扩张后,不少入场者存在着粗放运营、分布不均、利用率低等问题,未能盈利陷入运营困难,甚至被迫出局,有的企业陷入规模越大亏损越大的怪圈。
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7年底,1000多家企业中,相对规模化(≥1000个充电桩)的运营商仅13家。其中,国网、特来电、星星充电、普天新能源等四大运营商的市场占比约为86%。
经历了2017年的资格赛之后,更为残酷的淘汰赛在2018年展开。曾经的第一梯队里,号称“充电桩第一股”的富电绿能宣布退市。而今年,业内颇具规模的充电运营服务商普天新能源,更出现将55%股权和大股东位置“拱手相让”长达半年后,仍无人愿意“接手”的尴尬局面。
在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看来,此前整个新能源充电桩市场的变化,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5年到17年,涌入这个市场的玩家数量不断增加,行业呈野蛮生长之势。2018年,受行业规范化及政策逐步走向正轨影响,不少企业难以为继,行业掀起了一股倒闭潮,桩企数量急剧减少。” 张翔告诉时代财经,目前整个市场桩企数量仅剩100多家,且市场占有率主要集中在不少头部企业,未来还将进一步洗牌。
在目前国内100多家充电桩运营商中,能形成一定市场占有率的玩家少之又少,而能实现盈利的更是屈指可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只有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云快充、依威能源、上汽安悦、普天新能源、深圳车电网运营充电桩超过1万台。其中,仅头部企业特来电和星星充电称其充电板块开始盈利。
“现在相当于马拉松只跑了两公里。”一位此前在充电桩运营头部企业担任高层的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他认为,未来市场空间巨大,行业发展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未来还会有很多巨头继续发力,而且方向会更加明确,“前面有那么玩家花了很多冤枉钱,接下来商业模式、产品技术、服务会慢慢的清晰,整个行业的发展会更理性精准。”
充电桩 图片来自:时代财经李卓玲摄下半场:大玩家涌入
与新能源车初期推广一样,政策对充电桩扶持至关重要。
今年3月,中国财政部等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补贴向充电桩服务方向的倾斜。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包括海南、广西、浙江、天津等地也陆续出台充电桩营运补贴细则,各地政策都掉转方向,从“补车”转向“补桩”。
11月6日,国家电网消息称,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网络基本建成。今后,新能源汽车车主能够最终靠国家电网联行平台APP对分布在各地的超过40万个充电桩进行统一查询、导航、充电和支付。
无疑,这些利好消息都在为充电桩市场添一把火。嗅到政策与市场味道的新玩家,纷纷入场。
“现在大部分头部企业的优势主要在桩站建设数量、运营数量和已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上,只是量的头部而非质的头部,但实际上,从充电设施和资产有效性和良性的角度来看,后续有资源、实力等的玩家更有竞争力。”上述前充电桩头部企业高层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
让旧玩家不安的是,入场竞争充电桩市场之间的竞争的“新人”都是房企、车企、出行这些大玩家,而且他们的玩法不一样。
今年7月28日,国家电网与恒大集团合资成立的国网恒大智慧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并与碧桂园、万科和融创三家地产巨头签订服务合作协议。今年8月,全球油气巨头BP与滴滴出行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建设新能源车充电基础设施。
地产巨头的入局无疑给市场带来巨大变数。房企优势十分明显,不仅资本充足,还拥有巨大的楼盘社区优势——这正是有序建设充电桩的最佳场景之一。据恒大方面提供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通过和另三大房企签约,国网恒大的智慧充电业务将迅速覆盖目前全国5468个社区、872万户、约3100万业主。
跨国企业也在瞄准这个巨大市场蛋糕。今年5月,特斯拉宣布,预计今年年底V3超级充电桩将进入中国市场。6月,由戴姆勒、宝马、大众等7家德系巨头联合成立的充电基础设施平台Hubject与四家中国本土关键CPO(充电运营商,深圳车电网、云快充、充电侠、卡酷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还有车企,今年7月大众中国、一汽、星星充电、江淮汽车宣布,共同出资成立充电桩企业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各大玩家的后发制人,一下子让原来头部企业的先发优势不再明显。这些摸着石头过河、最早入局的充电桩运营企业,许多都带着历史包袱。他们前期布局的充电设施已处于生命周期的末期,较为粗糙的投建导致与场地方的合作中止、资金短缺等问题,仍然困扰着这些市场先行者。
如今,整个充电服务行业越发趋于开放,资本和技术雄厚的能源企业、车企、物业持有企业和互联网科技企业均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建立合作,反而有望成为新头部玩家。
在强者林立的下半场,资源、硬实力将成为取胜的因素之一。能在大浪淘沙中存活下来的必定是那些能有合理的利润,较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的企业,在走过野蛮生长阶段后,整个充电服务行业更成熟理性,新的头部玩家或将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