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科学网>资讯>正文

互联网招聘血腥史:李文星事件,注定会发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7-09-09 18:47:20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王小丫

  AI财经社

  文|AI财经社 连禾

  编辑|金赫

  一

  李文星事件,某种意义上是注定会发生的。而它的引线,早在各大招聘平台抢夺蛋糕之时就已埋下。

  2016年上半年,是BOSS直聘风头正健的时期。此时招聘江湖早已饱和,拉勾网占据了互联网招聘的半壁江山,其CEO马德龙高喊口号,表明要重塑业态,提出“薪资透明”“极速入职”的概念,逐步建立壁垒。然而BOSS直聘的缔造者,却发现了在这些口号之下的礁石和暗流,这也是招聘中隐藏的核心痛点。

  很快,BOSS直聘携“牛人与BOSS直接开聊”这一产品功能上的创新,直击痛点,在招聘行为中添加了互动,并省略掉HR这一中间环节,迅速闯入市场,硬是抢占了一席之地。

  “简化,简化,再简化”,这是互联网时代对产品设计提出的要求,每一个伟大的产品经理都希望自己的产品用起来越傻瓜越好。但这次的省略,看似解决了痛点,是一种流程上的简化,效率上的提高,却也直接省略掉了许多需要加以详细考虑的地方。

  这也是为何招聘骗局并非BOSS直聘独有,而它却要独吞苦果。比如智联招聘58同城上均有招聘被骗的案例,但却并未引发舆论的强烈反弹。而李文星事件,之所以由BOSS直聘引爆,正是在这个省略的关节上出现了问题。

  Boss直聘创始人、CEO赵鹏公开回应称,他们将加强审核,并把问题归结在他们的一项审核策略下:即只发一个职位,公司名称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可以找到、职位没有明显问题,可以先发布。如果不触发用户举报,就不强制审核它,而是引导它认证,这样可以多发职位。

  事实上,这固然是症结。但李文星事件却表明,真正的问题是内在于产品逻辑的,是产品上的一些小伎俩。这些伎俩我接下来会予以说明,它看似无伤大雅,却给人造成了一种错觉,并天然地使人产生了相互的需要和信赖。尽管这种人为造成的需要和信赖中隐藏着致命的陷阱,但此刻却被巧妙地忽视掉了。除非天生敏感之人才会予以重视。AI财经社访问了数名招聘骗局的受害者,他们的遭遇均证明了这一点。

  从传销窝点死里逃生的张栋,事后向AI财经社回忆,注册BOSS直聘后,看到了数百个与Java相关的职位。点击“立即沟通”,没等张栋说话,平台就主动代表他给招聘的BOSS发送消息:“BOSS好,我正在找Java方面的工作。详情可查看我的微简历,静候您的回复。”但张栋说,他有时候并没有想要给对方发送信息。而这句自动发出的话,事实上是剥夺了他选择是否说话的权力。

  在传销窝点曾与李文星住过一个屋子的李冬(化名),策划让别人打断了自己的腿,才终于逃出魔窟。他在筛选和投递的过程中,自然也遇到了这种情况。5月23号,李冬在BOSS直聘上收到来自“北京泰合佳通”的HR杨非凡发来的消息,平台资料显示该公司是一家上市通信公司,招聘职位是软件测试。

李冬提供的BOSS直聘截图,对方为传销人员。

  92年的李冬毕业于北京一所一本学校,有两年的IT工作经验。此前他也在BOSS直聘上成功找到过好几份工作,觉得BOSS直聊的功能“颇人性化”,对平台也产生了信任。“我那时候真的很着急,”李冬事后对AI财经社回忆,对工作的焦虑让他无暇思考更多,百分之百信任了对方。(详见AI财经社《李文星被困室友详述:不把自己的腿打断,我就是下一个他》)

  其中最为关键的信息来自一个名叫Luker的受访者。他在传销窝点中蹉跎了数日,接触到了里面形形色色的人。他说,这些人,大多数都是通过BOSS直聘被一步步带入深渊的,而通过其他平台的很少。

  只需举出这些例子就已经足够了。而这个产品的设计,即把沟通和投递两种需求合二为一,充满暗示和误导。这正是BOSS直聘的有意为之,是它区别于其他人的所在,也是其成功的小小的秘密。

  BOSS直聘引领的潮流很快在其他招聘平台推广开来。但一些平台并没有完全照搬它的路径。比如,猎聘同道的某一具体职位页面上,“应聘职位”和“沟通一下”是两个按钮。而点击“沟通一下”按钮,新跳出的对话框里依然是空白的。用户需要自己组织措辞,与招聘者展开沟通。

  根据已从BOSS直聘离职的“朱利安”公开发文的说法,包括这个小小的设计在内的一些产品逻辑,使得原本主动性并不高的招聘行业,出现了C端人才和B端企业均对对方表现“极为主动”的错觉。

  而在李文星从北京前往天津求职的那个下午,招聘程序固然被简化到最低,但求职者心理上的警觉和思考上的审慎,也在产品的“人性化”和“简化”鼓励下,逐步消解。

  李文星在登上城际列车前,对危险已经有所直觉,甚至对朋友说明担忧,但这种故作无谓的态度背后,还是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幻想的。与此同时,他的命运也被决定性的改变了。

  二

  2016年2月,招聘平台之间的战争以一起使人惊讶的事件达到了顶峰。“BOSS直聘”App莫名奇妙被从App Store下线,其矛头直指竞争对手拉勾。在经过一番口水战,甚至不惜报警并起诉之后,拉勾网以其董事长许单单的名义终于回应并道歉,称是其一名员工通过黑客技术所为。

  那正是招聘行业“金三银四”的前夜,各大平台之间充满了浓烈的火药味道。数据是否好看决定了他们的行业话语权。假如你想一窥马基雅维利的道术的世界,想体会“士兵死在沟渠,情人亡于绝望”的悲凉,那是个不错的窗口。

  彼时的BOSS直聘, 势头正旺,一时无两。尽管公关战中的姿态不够雅观,但在这场硝烟弥漫的战争中,其毕竟获得了道义资源上的有力补充,使BOSS直聘收割了不少世道人心,强化了他的行业创新者地位。尽管他的老板赵鹏其实来源于传统的智联招聘。而曾经风头矫健的拉勾网,则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沉寂,积极查找漏洞,进行反思。

  那也是整个行业日趋黯淡的前夜。2016年3月,招聘旺季,北京地铁被招聘平台刷屏了,猎聘、拉勾、BOSS直聘、100offer、中华英才网等都纷纷在地铁站的背景墙上刷起了存在感。

BOSS直聘投放的地铁广告。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这几乎是互联网招聘行业的最后一轮狂欢了。一个一直被忽略的问题开始逐渐浮现。资本寒冬、资本主导的大合并都是题中之意。从此以后,这个行业没有再传出值得一提的消息。

  需要补充的信息是,互联网招聘是伴随移动互联网浪潮起来的,它作为基础设施而存在,与提供资本的VC及基金共同经历过狂飙猛进期,也一同随着资本寒冬而进入了缓慢爬坡阶段。

  在狂飙猛进期,这个市场的规模不大,却涌进了为数不少的入场者。一旦进入缓慢爬坡期,各大招聘平台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枯竭,而逐渐陷入疲软。蛋糕盘子有限,典型的招聘网站开始需要开拓新的业务。

  正是在这样一个关口,一批公司死去了。周伯通,曾经的互联网招聘江湖的白面小生,终于停止运营。它在BOSS直聘尚未崛起之时,一直把拉勾视为前进路上的障碍。

  而拉勾此后也开始重新调整架构。为了争得发展空间,拉勾拆分了原有的部门,推出了多个产品线,拉勾云人事、大鲲和拉勾offer工场,以切入不同市场。目的是对企业用户、自由职业者兼职和校园用户的再度深挖。

  尽管有资本加持,BOSS却也必然面临同样的问题。在这一问题面前,BOSS直聘此前所获得的道义资源,统统归于无效。大背景下,那场年初的风波,那场黑客的袭击,竞争的焦灼,不过就像小孩子的游戏。而眼下的变局,才是真正的关键。

  三

  据此反观李文星事件,就可以明白为何“审核”漏洞被BOSS直聘一再忽视。而这是整个问题中的另一个关键。其CEO赵鹏尽管有承担的气魄,却无法忽略以下事实:早在三个月前,即已经有人在知乎发文详述被骗的经过,而网络上关于招聘被骗的举报也一直未断。然而这一切都被BOSS直聘搁置了。

  事实上,当李文星找工作时,正是大学生毕业的季节,这段时间,BOSS直聘自然不能不予以重视。而这直接反映在它的销售团队的业绩上。

  根据“朱利安”公开发文的说法,BOSS直聘采用了传统人才招聘平台的分公司制度,使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片区的各地分公司间在内部存在着竞争的关系,而这种竞争,首当其冲表现在商务销售端团队的KPI上。

行人经过智联招聘大幅广告。

  这就意味着,在考核面前,审核问题已经不再是主要问题了。而赵鹏对此的解释可以概括为,这种存在漏洞的审核策略是初期所采用的权宜之计,但2016年之后,还是继续执行了这一策略。这被他认为是教训惨痛。

  不得不回到招聘网站的商业模式上。招聘平台的本质做的是把C端用户卖给B端企业的生意。一个平台的求职者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企业用户的付费意愿。BOSS直聘尽管不直接卖简历,但仍然可以通过一系列付费工具达成目标。

  在这个生意环节里,还存在着新的环节,即资本。在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无意盈利或者难以盈利的情况下,自然会相当重视通过用户和客户的活跃数来争取新的资源。

  无论如何予以说明,其核心仍然是数据。不能及时更新“先发后审核”策略,最重要的原因盖在于此:这个策略意味着,一方面主动削减可能的客户基数,会提高用户使用门槛,把可能的潜在客户逼向对手;另一方面,把不合法的用户排除,客观上会削减活跃的用户量。

  为了提高活跃度,BOSS直聘的产品细节可谓颇费苦心。比如,企业只是浏览了简历名单,但在求职者那里显示的信息是企业已查看了简历;企业对简历做了任何操作,在求职者那端显示的是企业邀请加入。

  在与最大的竞争对手拉勾展开近身肉搏时,这些产品的逻辑曾是它对抗对手的杀手锏。回复快、沟通环境友好,不少用户这么评价它。现在,这却成了它的致死之症。所有玩剑者必死于剑下。直到这次李文星事件,BOSS直聘曾经积累的道义资源,终于消耗殆尽了。

  四

  正如只有天真的人才会把责任完全推给平台一样,“李文星事件”中形形色色的受害者,他们遭遇的恐怖,死亡、囚禁、自残小腿以求自保等极端行为,均在控诉传销的邪恶。传销屡禁不止,自有其深刻的原因和肌理。但这已不是本文的讨论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反传销组织的工作人员对AI财经社说,目前的传销组织恰是把招聘平台作为其主要拉人的方式之一。而在我们访问的案例中,不乏有人看到专人负责在招聘平台上诱人上钩的。技术与骗局的合谋,自然再次把矛头指向BOSS直聘这些平台的道德担当。

  有人认为,只要BOSS直聘完善其审核系统,只要运营人员严格加以执行,问题就会得以解决。这一说法看似无懈可击。但经验老道的人早已明白,恰如美国成为一种类型的典范国家,并不在于其成文宪法,而在于其隐藏的未成文“宪法”。因此,真正需要加以注意的,恰恰是互联网充满道术的凶悍的环境,和对技术摆布人的生活的不加遏制的肯定。

  还有人评价,魏则西事件所体现的百度的罪恶,同李文星事件所体现的BOSS直聘的罪恶,不具有可比性。因为李文星已经察觉到了传销的风险,但还是只身前往静海。这种观点已被AI财经社前面访问的更多的受害者案例所抵消。持这种观点的人,尽管看到了百度公开的问题,恰如李彦宏事后对宋玮所反思,但却忽略了那些隐藏的罪恶,而这些罪恶恰恰才是关键。某种意义上,这可称之为原罪。

南京一场招聘会上的大学生们。

  但这并不是说,BOSS直聘的产品设计者没有对道德和伦理加以适当的考虑,这样的说法不符合人情。但由于犯罪发生在遥远和未知的地方,而工具的技术特征又天然被认为“中立”,因此BOSS直聘的运营者最多只能通过数据对风险进行判断,比如用户投诉“招聘骗局”的数量之类,但这却不能传达情感,使人对具体的危险和伤害有设身处地的感知,更无法引发人的天然的同情。

  因此,虽然风险一直存在,骗局一直存在,但只有当危机叠加,最终达到一个个体的生命时,这种技术造成的隔膜,这种对人的漠视,才会使人感到十足震惊。

  魏则西之于百度如此,李文星之于BOSS直聘亦然。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