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质量高达太阳400万倍的黑色巨兽,被称为人马A*(Sgr A*),能够让恒星以每小时近2000万千米的速度绕着它疾驰。然而,这也是一头温顺的巨兽,只吞噬稀薄的星际气体当作零食。那些气体在葬身其腹之前,会释放出暗弱的射电辐射。
如今,它的“性格”即将发生改变。过去,人马A*产生过大规模爆发,把银河系塑造成了今天这个模样。2013年年底,一团被称为G2的气体云将靠近它的边缘,我们将首次目睹一个黑洞如何从沉睡中苏醒。对于是什么让一个星系的黑暗心脏开始跳动,我们将获得前所未有的认识。
研究银河系的中心并不容易。它发出的可见光在抵达地球之前,几乎就会被大量的尘埃吸收干净。如果阳光也会遭遇同样的消光,正午的太阳看上去就会比北极星还要黯淡,白昼的天空也会黑得深不可测。因此,为了能够看得清楚,我们必须求助于能够穿透那些尘埃的辐射——也就是射电波、红外线和X射线。
过去几十年来,工作在这些波段上的地面和空间望远镜所作的观测已经表明,放眼宇宙,人马A*其实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它只比太阳明亮100倍,而区区一颗恒星,比如说猎户座中的参宿四,亮度就高达太阳的10万倍。还有一些黑洞重达太阳的数十亿倍,落向它们的气体会被加热而发出辐射,从而爆发成类星体。
类星体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发现于1963年4月。然而,它们遥远的距离使得我们难以对其展开研究。美国西北大学的达里尔·哈格德(Daryl Haggard)说:“仔细研究我们银河系的中心,包括G2的遭遇,可能是我们详细了解这些现象的最佳机会。”
天文学家用来瞄准人马A*展开观测的设备,是美国宇航局(NASA)在2012年6月发射升空的核分光望远镜阵(NuSTAR)。它可以在最高能的X射线波段上细致地观测天空,这类辐射正是位于黑洞边缘的灼热气体会发射出来的。
2012年,NuSTAR探测到了来自人马A*的X射线爆发。这可能源自于绕着黑洞转动的气体内部贯穿的磁场:随着磁场缠绕得越来越紧,它们可能会突然“短路”,像太阳耀斑那样产生一道耀眼的闪光。又或者,磁场可能从气体盘中旋转着完全脱离出来,产生一道狭窄的能量喷流。许多类星体都“骄傲地”展现出长达数千光年的巨大能量喷流,人马A*的小规模爆发或许也会向我们展示这些喷流的形成过程。
这个银河系中央的恐怖的大质量黑洞,强大的引力统领着银河系千亿恒星的运行,现在科学家发现这颗黑洞出现了奇特的现象,产生了每小时200万英里(320万公里)的“气泡”,跨度达到5万光年,几乎横跨银河系中央,与银河系盘面相互垂直。
通过进一步的观测,位于巴尔的摩的太空望远镜研究所科学家安德鲁?福克斯认为该结构在5年前被发现,是银河系中央出现的强伽玛射线源,目前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正在通过哈勃望远镜寻找被“吹出”星系的物质,这有可能确定其形成原因。
银河系中央超级气泡可能来源于200万年前的一次大爆发,科学家将其命名为费米气泡,的研究显示气泡中包含了硅、碳以及铝元素,这表明其中的物质可能来自质量较大的恒星,也可能是黑洞吞噬恒星后释放出的喷流。
目前,天文学家正在观测这次大爆发的余波,横跨银河系中央盘面上下大约5万光年,由于我们对其结构仍然不太明晰,因此科学家还无法了解其爆发的原因。
强大的伽玛射线释放让费米气泡变成巨大的宇宙“白炽灯”,暗示在银河系中央黑洞附近出现了惨烈的事件,一些科学家认为是黑洞吞噬了大质量恒星,而另一种理论则认为是暗物质粒子在银河系中央相互碰撞的结果。
科维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米特里?马立森认为我们现有几个模型用来解释费米气泡,但没有一个模型是完美的,因此后续的观测还将进行,直到我们发现费米气泡的爆发机制。
科学家通过巡天观测初步确定了费米气泡的模样,酷似一个巨大的哑铃,伽玛射线巡天能够探测到从1至100亿电子伏特的伽玛射线释放。
虽然费米气泡的年龄可能在200万年,但是与银河系年龄比起来相去甚远,因此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一次短暂的能量释放,或许在银河系的历史上还出现过多次这样的事件。